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光棍節「雙11」︰屬於單身人士的慶祝

光棍節「雙11」︰屬於單身人士的慶祝

文:本刊編輯部

圖:蘋果日報,新華社

今年,由阿里巴巴創立的雙11購物節(11月11日)再創下歷史性單日交易額,24小時的瘋狂促銷搶購錄得商品交易總額(GMV)共1207億人民幣(下同),突破去年單日交易總額912億元。「光棍節」本是一個流行於中國年輕人之間的節日,現被聰明的商人開發成全國人民普天同慶的節日。單身不再是禁忌,而是值得大家一同慶祝的感情狀態,在看到雙11的商機外,不妨思考一下單身主義在社會的普及化。

雙11購物節勢不可擋

雙11原本是光棍節,但如今的11月11日已經超越了光棍節的意義,成為電商平台的一大促銷活動。「雙11」的創意始於2009年,那時,阿里巴巴剛推出淘寶商城,網絡購物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不到2%,而網購用戶剛剛突破1億。今年雙11全日共產生6.57億個訂單,共錄得10.5億筆支付。早於當天下午3時多,銷售額已超過去年雙11全日銷售的912億元,至當天下午差不多7時,雙11銷售額已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除了當天緊張的24小時搶購,在前一天 11 月 10 日的晚上,阿里巴巴在深圳舉辦了一場「電商春晚」,邀請了科比、貝克漢夫婦、陳奕迅、TFBoys、張藝興等明星藝人登台表演,盛況空前。這也是阿里第 二年在雙11前舉辦大型晚會,為節日宣傳打響知名度,還提供網上直播,推到雙11演變成大眾的節日。

近幾年來雙11購物節狂歡席捲全國,創下可觀的成交數字,阿里巴巴有意把這一活動推廣至中國境外。光棍節已經遠遠超越了美國的「黑色星期五」。去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的營業額達到143億美元;相比之下,從感恩節到「超級星期一」的整個五天時間裡,美國的網購花銷為111億美元,可見雙11的力量強大,甚至趕上了美國,阿里巴巴想拓展業務至海外也是無可厚非,要是成功,就再一次證明中國商務影響世界。最近幾年雙11購物節成為光棍節的主要活動,但最初人們是怎樣渡過雙11的呢?

為何有光棍節

中國的「光棍節」(11月11日)概念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被人用來對應「情人節」,鼓勵單身人士給自己買禮物。說起光棍節的源頭要先在90年代說起。之所以叫「光棍節」是因為這一天的日子有四個光棍一樣的「1」,當時江蘇南京各大高校興起光棍節,大學生們畢業了,便把這個傳統帶到了社會上,光棍節就成了中國大陸年輕人的娛樂性節日,以慶祝自己仍是單身一族為傲。

結合著網絡發展及網絡文化的盛行,年青男女們還在這一天舉辦交友聯誼活動,將其演變為「脫光節」,希望在當天邂逅美好姻緣,脫離光棍一族。不要以為雙11只是單身人士的專屬節慶,已婚的人們也能過上光棍節。已婚人群們將「11·11」解釋為「一生一世,一心一意」,命其為「夫妻忠偶節」,還有不少新人看中其寓意,選在這一天領證結婚。

在2009年,馬雲所領軍的阿里巴巴看準商機,在光棍節通過網購打折來刺激銷售,發展成全國性活動,其「雙十一」的商標也於2012年被阿里巴巴在國家商標局成功註冊。這大概是抓準單身者在一年中無法與愛人度過惰人節,從而昐在光棍節中以消費慰勞自己,名正言順地有藉口消費,雖然不是每個在雙11購物的人都是單身,但看到身邊一個個朋友都在網上下單搶購,單身者在當天感到不孤單,反而有種安慰。

現代婚姻觀念改變

換著是數十年前,單身不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在封建社會中,適婚年齡無人問津,外人很大程度認為是那個人本身有問題以至還沒嫁娶。從前在中國傳統的家文化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女子若在雙十年華仍未談婚論嫁定必被外人指指點點。再者,在封建社會中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試問一女子何來有機會來一場轟轟烈烈的自由戀愛呢?「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種浪漫情調其實是很少見的,當時社會又如何容許年輕人為自己的未來道路作主?再者自古以來,中國人有一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婚姻除了是面子上的功夫,更多的是為家族傳宗接代。

人類文明一直進步、演變,古時的傳統思想在現代社會不管用,現在男女雙方有婚姻自主權,遇到合適對象便相守一輩子。「合二姓之好」的傳統宗族觀念,亦不再受重視,婚姻已轉變為「建立二人世界」,成為只屬於兩個人之間的事。單身主義就是保持獨身不結婚。很多人因為不同原因保持獨身,可能是為了追求理想、保留個人自由無束縛等等。還沒遇到對的人還好可於光棍節在淘寶用購物排解孤單,利用網絡購物滿足自己身為是單身族的驕傲。

 

再說,二十一世紀的女性可建構自己的價值,隨著時代進步,大眾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不再局限於家庭主婦,女性自動爭取工作機會,在家帶孩子的主婦形象在當今社會已經少之有少。她們在經濟和精神上有獨立能力,不是只做家務,依附在男人身上。現代女性普遍有三高:高學歷、高地位、高收入。她們有的選擇當女強人,這令結婚的目的發生本質的變化:結婚並非僅為解決吃飯問題那麼簡單,而是找到一個既可改善生活、又可相愛一世的男性。現代人對婚姻的責任逐漸褪色,「快樂」已經是現代人的終極追求目標。以前結婚是社會上的一種傳統道德規範,即便彼此有太多的不適合,在道德約束面前不得不選擇退縮和忍讓。現代人可選擇多種生活方式,即便不婚也是一種無可非議的選擇。「活在當下」是不少現代人的座右銘。越來越少人們會因他人的看法,或為了下一代的福祉,而願意犧牲自己或放棄尋求自己珍貴的幸福。

單身在社會上的後遺症

單身固然是反映婚姻觀念轉變,現代人追求自由沒有錯,但在自由婚姻面前我們不得不去思考不婚一族為社會帶來的衝擊。單身人士增多是一種現象,可是這導致未來城市人口老化,並不是朝著人口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走。單身人士增加,亦代表出生人口會減少,增加年輕人撫養老人的負擔。婚姻關係中的男女結合、共同生活,不僅是人類社會中重要的部分和核心內容之一,更是人類物種不斷繁衍和再生產的重要機制。如果多數年輕男女選擇單身而不生育的話,不僅預示著某個家族的斷代絕後,更危及一個國家人口的可持續發展至人類數量的延續與質量的提高。

單身對社會的影響可從歐洲國家中看到。瑞典,是世界上單身比例最高的國家,近半家庭由無子女的單身成年人構成,這個數字背後存在一種推崇單身的文化。北歐國家強調性別平等,女性在經濟上基本獨立於男性,傳統以丈夫作為家庭收入支柱的想法大大減弱,導致女性不考慮尋找另一半,傳宗接代被忽視,讓國家深陷人口危機中。

對單身貴族的認同

話雖如此,反過來從文化基因來說,單身現象目前還難以得到中國民眾的普遍認同、認可和支持。西方已發展國家的單身率很高,她們之所以選擇單身,多數是由於工作競爭激烈、壓力大、無暇顧及個人終身大事、顧慮結婚後生育給工作造成影響、要求高而屢次戀愛失敗、錯過戀愛婚育最佳時期等無奈因素,本質上仍是受西方「狂熱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獨立個性」等思想文化影響。當下中國,儘管有部分年輕男女對自由、獨立的單身生活表現出較高程度的認同,但單身生活與中國傳統文化和集體主義價值觀是不相符的,固有的家庭觀念、家族觀念、集體意識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這也就決定了單身現象不可能得到普通民眾徹底的認同。但是在雙11購物節中,單身已被放上檯面上討論,這是否預示著單身慢慢地被主流接受?

現在單身不是一種罪,現代男女選擇單身源於追求自己選擇生活方式。「光棍節」從相親聯誼脫單為目的演變成鼓勵單身一族用物質獎勵自己的雙11購物節,可見得單身主義在現今社會變成一項普遍現象,是在茶餘飯後可討論的話題。阿里巴巴創立的雙11購物節的單日交易額一年比一年高,除了可看成是網路商店普及化,是否可解讀成大眾對單身的看法越來越接受呢?現代婚姻觀念改變,變為慶祝單身萬歲,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嗎?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