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一場肺炎,看清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一場肺炎,讓我們看清楚每一個國家真正的顏色。過去曾有人說過,如果人們沒有學習歷史,這個世界就可以少掉很多紛爭。是的,如果人們沒有學習歷史,對於彼此的了解,就是從空白開始,重新摸索、重新認識;一旦學習了歷史,所有彼此之間過去的偏見、恩怨、仇恨,就將世世代代延續下去。

這一次的新冠肺炎,始於中國武漢,因此一開始西方世界認為這個疾病不干己事,是遠在天邊的落後民族因愛吃奇怪的野生動物、又隱瞞疫情所導至的事,也是黃種人的事,因此只要黃種人不要來到自己的世界、返回亞洲,自己的世界就可以安全。這種認知讓種族歧視找到最正當的理由,白人的優越感轉為顯性,連帶著中國周邊的日本、韓國等所有亞洲臉孔的人,不論文明水準可能早已不輸、甚至贏過部分白人國家,都遭受同樣的歧視。這樣的發展也讓急於圍堵中國政經勢力擴張的西方政府找到最大的施力點,證明極權制度的野蠻,也證明西方民主制度的優越。

然而,隨著疫情往歐美擴散,過去西方國家引以為傲的浪漫、開創、個人自由等特色,在疫情一照之下,卻變成不夠精細、不夠自律、無法為別人著想,相當不利於疫情的控制。反而亞洲人過去被批評的無原創性、局限於反覆操作小範圍的事物、放不開等缺點,卻變成防疫所需要的精細、自律、不給人添麻煩。

例如最近對於該不該戴口罩這個問題,展現出巨大的東西方文化差異。西方人自豪於本身的浪漫、追求個人身體自主,也可能是因為國家口罩存量不足、不夠全民使用,因此各國政府一再強調戴口罩不是有效防止病毒擴散的方式,人民不需要戴口罩。口罩在歐洲通常是一些醫護人員和專業人士工作時才會使用的工具,而不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這裡口罩不是保護安全的措施,而是一個人是病人的信號。

然而東方國家,許多人相信戴口罩或許無法完全阻止病毒的傳播,但的確減少了飛沫噴濺,當大家都減少散佈飛沫到空氣中,各種病毒交叉感染的機率自然降低。這是經濟學中減少「負外部性」的思考,就是減少「自己的行為帶給外人的負面影響」的程度,也就是不給人添麻煩的想法。當大家都不給人添麻煩,麻煩事就少了。

相反,在中國並沒有出現囤貨潮,比如廁紙等等,「廁紙荒」、「食品荒」卻在歐洲和美國等西方地區上演,雖然政府屢次告訴人們不需要恐慌,但當你走進一家超市看到空蕩蕩的貨架,你還是會選擇加入一起,參與搶購,人性就是這樣的。

過去兩個月以來,東亞地區的社會與經濟活動因為疫情幾乎陷於停滯,以中國為首,多個國家與地區發動全社會在家辦公,減少出行,並沒有遇到太多阻力。但在歐美地區,這樣的難度要大很多。

個人自由是西方文化基礎的一部分,在這裡作用十分重要,人們會質疑為什麼政府要限制個人出行的自由,這是最困難的部分。

隨著一些西方國家,無論是意大利還是澳大利亞開始效仿亞洲,逐漸關閉餐廳、酒吧等娛樂公共設施,這可以幫助人們接受現實,轉變個人對疫情的意識。

 

口罩是否有用?

德國傳染病學會主席、裡根斯堡大學教授伯恩·薩爾茨伯格(Bernd Salzberger)認為, 目前來看, 個人的保護對於預防傳播不起任何作用, 而外科口罩實際上也是不能減低傳染病的擴散。普通外科口罩對於減低流感傳播是有效的, 但對於新冠病毒則不起作用。他認為外科口罩的作用就與絲巾的過濾功能相當。

哈勒大學醫學微生物學所所長亞歷山大·科庫勒 (Alexander Kekulé) 認為,高防護級別的口罩 (如FPP3) 是可以防止新冠病毒感染的。一次性的外科口罩在吸氣時並不能有效阻隔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播, 而非空氣。當感染者在沒戴口罩情況下, 於兩米之內在健康人面前直接咳嗽丶打噴嚏丶口沫橫飛的條件下, 才構成風險。他說, 在擁擠的地鐵、大巴中, 一次性外科口罩有一定作用, 但必需經常更換。

倫敦大學聖喬治醫學院的傳染病臨床專家卡靈頓(David Carrington)博士表示, 醫用口罩還是能降低由於咳嗽或是打噴嚏所散播的飛沫。

美國范德比大學 (Vanderbilt University) 醫學中心的馬克·丹尼森 (Mark Denison) 醫生說, 所有病毒都很細小, 足可穿透一般的醫療用口罩。但另一方面,噴嚏或咳嗽的飛沫落到手上和其他物件的表面, 其他人觸摸後再摸到自己的眼睛丶鼻子或嘴巴, 因而受感染。而口罩則可以阻擋這些飛沫, 這意味著口罩具有一定的作用。

中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在1月30日表示, 生活中不一定要戴N95級別的口罩, 市民大眾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已經有效。他補充說, 病毒常常依存在飛沫中, 一般的口罩也有效阻擋帶著病毒的飛沫進入呼吸道。

台灣前疾管局局長丶曾參與抗 SARS 的病毒專家蘇益仁表示, 新冠病毒的確實擁有高傳染性, 而戴口罩也確實能夠防疫。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棉布口罩約能過濾7成的飛沫, 而外科口罩約有9成。

 

東西方文化和法律的差異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流傳的一個經典笑話:學校的燈泡壞了,73個學生里,只有1個人是負責換燈泡的,其他72個人分成三組討論該不該換。強調個人自由是西方文化最基礎的部分,無論什麼事,甚至到了火燒房子的地步,人們都會先質疑政府的政策是否限制了個人自由。這,恰恰是西方抗疫最困難的部分,無法短時間動員起來整齊劃一舉國抗疫。

根據意大利憲法第三十二條,除非法律有規定,不得強迫任何人接受醫療治理。該條還規定,法律不得違反「尊重人的個性」這一憲法原則規定的限制。公共衛生機構被授權採取防護措施來遏制突發衛生事件中的傳染病傳播,但此類權力受限於「尊重人的個性」這一憲法保障,某種程度上還受限於隱私保護法的適用。所以,意大利憲法保障公民有不戴口罩的自由。

從醫學觀念上看,西方國家對於防範病毒措施有自己的見解。德國政府建議,洗手比戴口罩更有用,英國首相還親身視頻教學洗手的正確方式。德國醫學專家表示,第一,手是最容易接觸到病毒的人體部位,然後觸碰到口鼻眼等部位導致感染。第二,戴口罩可能使人產生虛幻的安全感,從而放鬆警惕,結果反而更易感染病毒。第三,口罩的類型、佩戴方式及使用時長等都有很多講究,大多數普通民眾的醫學素養並不能保證正確利用口罩,如與皮膚貼合度不夠,導致漏風;嘴接觸到或鼻子呼吸到口罩外的病菌;口罩潮濕後失去效用等。

 

生活習慣的改變

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多國民眾近來自覺地或是在政府倡議下,改變禮儀、飲食及節日習俗等諸多日常生活習慣。

法國衛生部長韋朗建議民眾疫情期間不要行貼面禮。貼面禮即見面或告別時親吻對方一側或雙側臉頰,在南歐國家非常普遍。媒體援引禮儀專家菲利普·利希特孚的話勸告民眾,見面無需握手,互相注視的方式已足夠表達敬意。

意大利公民保護部部長、新冠肺炎疫情應急委員會專員安傑洛·博雷利認為,疫情在意大利快速擴散,與意大利人喜歡身體接觸不無關係。 「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禮節性的、豪放的身體接觸,握手、親吻、擁抱。也許現在應該少些身體接觸。」在米蘭一家著名的咖啡館內,顧客不再被允許在吧台前喝咖啡,只​​能坐在桌前,每人間隔至少一米。

巴西衛生部門提醒民眾,在飲用傳統飲品馬黛茶時,不要再按照風俗,一桌人輪流使用一根金屬吸管品嚐。

西班牙人們慣在復活節前參加宗教儀式,排隊親吻聖母及聖徒塑像的手部和腳部。西班牙衛生官員說,今年政府將禁止這一宗教儀式。

羅馬尼亞每年3月傳統的「迎春花」節期間,男性會購買紅白絲線點綴的小花送給母親、姐妹和女性朋友,寄託祝愿。羅馬尼亞政府建議,送花的同時不要送吻。

新西蘭部分教育機構禁止行毛利人傳統禮節貼鼻禮。

阿聯酋和卡塔爾 政府建議人們不要行貼鼻禮。

伊朗和黎巴嫩 網絡熱門視頻顯示,百姓見面改以碰腳的方式打招呼。

澳大利亞衛生官員倡導民眾用輕拍後背代替握手。

美國職業籃球聯賽建議球星與粉絲互動時,用擊拳代替擊掌,避免為粉絲簽名。

 

中國控制

中國的確診數字不斷降低,中國官方稱當地疫情高峰已過。疫情看似成功得到控制,中國的實踐也受世界衛生組織肯定,稱值得其它各國學習。

中國採取的重要措施還包括擴大檢測能力、將體育場臨時改成隔離設施,及向輕症患者提供特定診間,以免醫院不堪重負以及將旅館設為隔離場所等,都是值得他國參考的。中國武漢的一些體育館,在疫情期間,被用作大型的隔離中心,將輕症病患與家人分開。

大部分國家要仿效中國式的「大規模封城」並不容易,除了沒有中國政權的執行力外,也牽涉到經濟、社會及人權議題,因此並不適用在各個地方。

 

韓國控制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3月12日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全球病死率為3.4%,而據3月17日的數據,韓國累計死亡病例為82例,死亡率僅為0.99%,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27天,確診患者從三位數降至兩位數,死亡率始終控制在較低水平,這從某種程度上顯示韓國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控制,並且出現了緩和趨勢。

不封城、不停工,普通市民還可以正常生活,韓國主要採取跟踪、測試、治療的三步法則,在短時間內就把疫情控制下來,抗疫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韓國可藉鑑的經驗在於,該國在大規模危機中迅速實施大規模測試,並向公眾保持信息透明公開。

韓國現在有能力在全國633個測試點進行每天多達20000人的測試,一些流動性的檢測站點幫助減輕了醫院的壓力。樣品被運輸到118個實驗室。由大約1200名醫療專業人員分析檢測結果。診斷通常需要六個小時,患者會在一天內即可以拿到結果。

韓國政府積極協調病毒檢測試劑的生產,即使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也沒有出現過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短缺的情況。

韓國採取「分級治療」策略發揮了巨大作用。在疫情之初,韓國採取了把所有感染者和隔離者都接到醫院治療的措施,後來隨著確診患者和隔離者數量的暴增,韓國的醫療資源嚴重不足。這使得在受災最嚴重的大邱市,至少有兩名患者因為等待醫院床位而死亡。

隨後,韓國調整應對策略,轉為「分級治療」。對於症狀較輕的人,可以在家接受治療,把醫院病床留給真正有需要的重症患者。

 

結語

這場肺炎,把每一個民族的優缺點,如同照妖鏡般清楚展現出來,東西方文明,各有優缺點。沒有歐美的天馬行空、浪漫創新,世界不會有這麼多先進產品、時尚精品,但沒有亞洲人的慢磨苦練、精準製造,許多的想法也落實不了。在接下來的抗疫過程中,希望澳大利亞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可以認識到東西方文化的事實,互相尊重,汲取更適合自己的經驗,讓澳大利亞可以順利度過難關。

 

/本刊編輯部             圖/網絡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