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每週話題

「星巴克致癌」謠言引來的思考

「星巴克致癌」謠言引來的思考

 

 

前幾天,許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咖啡致癌警告」刷屏了,原因是一篇文章以驚人聳動的語氣寫道,星巴克中含有致癌物質丙烯酰胺,而星巴克為了利益長期向公眾隱瞞這一事實。該文輕鬆引起了公眾的恐慌,以及對星巴克這樣巨頭外企的敵視。可事實真如此嗎?

結果,沒過幾天,連中國的新華網和人民日報都給予了回應,以官方媒體發佈闢謠消息,甚至發佈這條消息的澳大利亞一家華文自媒體被徹底封號了。

事實上,越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越是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這一次星巴克咖啡成為了「眾矢之的」。很多人讀完這篇文章都很恐慌,因為咖啡對於生活在澳大利亞人來講,基本是生活中必需的食品,但是,當我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提出了幾個質疑,首先,是只有星巴克咖啡致癌,還是所有咖啡都致癌,因為文章提到的僅僅是星巴克咖啡致癌;如果只是星巴克致癌,那麼到底是星巴克咖啡豆的產地原因還是運輸過程,或者是烘焙過程,亦或是製作咖啡的過程造成了星巴克咖啡致癌,但是文章都沒有給出任何答案,這讓我極大的懷疑這是一條假消息。

終於迎來了全方位的闢謠,闢謠力度之大,讓人震撼。

 

真相

咖啡是否致癌?咖啡裡面的確含有物質丙烯酰胺,但是至少目前其只對鼠類引起腫瘤,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對人類能夠引起腫瘤。如果按照比例來計算,假設丙烯酰胺可以引起人類的腫瘤問題,那麼需要每天喝12公斤的咖啡,大約相當於30杯中杯咖啡,即便把咖啡當水喝,也很難達到這個數量。

咖啡和很多食物中都含有丙烯酰胺,但是劑量不大,且丙烯酰胺能致什麼癌,目前學界尚無共識,公眾無需驚慌。這則被誤解和過度解讀的傳聞,至少有兩個顯而易見的邏輯漏洞:一,加州法院裁定的所謂「咖啡致癌」並非特指星巴克一家,而是針對當地幾乎所有的咖啡企業;二,咖啡裏存在的丙烯酰胺,可能會致癌,但拋開劑量談毒性,經不起推敲。

 

把焦慮換流量的骯髒生意

自媒體如此渲染恐慌的目的非常明顯,通過斷章取義、無中生有等手法戳中公眾的轉發衝動,使文章成為爆款,最終將流量轉化為金錢。這篇文章時候被數據證明,轉發超過100萬次。

這個叫做「澳洲Mirror」的自媒體號稱造謠鼻祖,一直在傳遞類似的信息。有醫生曾提供過一條甄別原則:如果一篇文章只告訴你某樣東西有毒性,卻不談引起毒性的劑量,那麼這篇文章多半是不可信的。

但類似「咖啡致癌」這樣充斥著標題黨、假新聞和炒作氣息的文章,卻又一次成為爆款文章。這背後隱藏著骯髒的生意經。通過斷章取義、誇大編纂、無中生有等手法妖言惑眾,戳中公眾的情緒點,觸發他們轉發的衝動,讓文章成為爆款,並最終將流量轉化為金錢和生意。

 

一手喝星巴克一手傳謠

有學者曾制定了這樣的謠言公式:謠言的殺傷力=信息的重要度×信息的不透明程度。也就是說,謠言的能量有多大,取決於信息的透明度和對公眾的重要性。這一次的事件中,人們不只關注的是「星巴克致癌」甚至已經引申到了所有咖啡的致癌問題中來,那麼依據該公式,在一個把咖啡視為標誌的國度,「星巴克致癌」傳聞的重要性當然不言而喻。

事實上,謠言的傳播挺廣,但真正的信謠者未必很多。不少人加入傳播,不過是為了滿足一種集體參與的快感,並不一定對應著明確的態度。受眾的這種態度,比單純由於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輕信謠言更值得關注。比如這一次,很多人未必喝過星巴克咖啡,但是看見就會下意識地轉發,彰顯著自己寧可信其有的心態。

今天,信息的獵奇度、轟動性成為了人們獲取信息、參與信息傳播的重要因素,在半封閉的社交媒體中,很多人被動地接收這這樣的信息。這反映了人們並不較真真偽的心態,也顯示了人們在面對信息氾濫而存在於無所適從的狀態。

每天朋友圈裡都流傳著食品安全、養生之道的文章或是信息,但是,大家看完之後隨手一轉卻沒有任何的改變,以本次事件為例,很多人一手握著星巴克的咖啡,一遍轉發著「星巴克致癌」的謠言。其實,並不是人們不在乎食品安全和養生之道,而是人們在忍受著無處不在的安全焦慮的同時,在通過自己依舊我行我素來假裝抵抗焦慮,這也是當下人們的悲哀。

 

結語

散佈謠言是一定要受到懲罰的,「澳洲Mirror」這個自媒體如今已經被徹底封掉了,但是還會有更多的「澳洲Mirror」湧現,原因正是前文中提到的,人們把焦慮換流量的骯髒生意,通過誇張的方式引起人們的焦慮造成轉發,通過內置的廣告吸引自己的目標客戶群,於是把流量轉換成生意,如此的骯髒不負責任。自媒體今天被傳統媒體鄙視的原因也正是如此,它不符合媒體的價值觀。

另外,自媒體傳播信息的能力之大造成今天人們接收到的信息氾濫,無法識別用價值的信息的同時,也讓信息變得毫無意義。當我們不斷地期望獲取有價值信息的時候,不得不花費更大的力氣來甄別信息的真偽,這對於人類社會尤其是互聯網時代、信息時代的人們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相反,人們可以一邊手握星巴克,一邊轉發「星巴克致癌」的消息,過去由於信息供給不對稱和匱乏所製造的「堅信」與「安全感」,本就是虛幻的,而今天每個人都陷入了一種因信息泡沫而放大的焦慮之中,唯一區別只是程度和應對方式有別。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