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妙寫人心

從容看轉變 笑談做生意——「New London」Yvonne Pan

從容看轉變 笑談做生意——「New London」Yvonne Pan

文︰顏海倫

圖︰受訪者提供/New London Facebook專頁

前言︰

Yvonne Pan,原名潘意弟,是服裝品牌「New London」的老闆,作為一個事業型女性,她給人的第一個印象卻沒有那種倔強,反而是樂觀開朗的,這可以從她笑容可掬、精神煥發的瞼上看得出來,深入交談之下,便了解這的確是她人生的態度,這種態度更帶領着她由佛山到澳大利亞的路上,走得從容、淡定。或許正因如此,她才如此快適應到澳大利亞的新生活。一個華人女子到澳洲開展西人服裝的故事到底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發掘吧。

從佛山到澳大利亞

未到澳洲之前,Yvonne一直在中國佛山市居住,從事紡織業,特別負責銷售方面十餘年,對衣服物料的製造早有經驗。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國,Yvonne在國內經營這門生意其實可謂得天獨厚,問及到底是甚麼促使她來澳洲呢?她表示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以母親的心腸為孩子的將來着想,希望他們能在外地讀書,同時多見識這個世界、擴闊視野。其二,由於她在經營紡織業時開始接觸不同外圍的生意,產生了拓展市場的想法,於是便開始物色合適的地方。她認為澳洲的地理環境、時差、文化等都很適合她的家庭定居,又是開拓生意的不錯選擇,所以便毅然在2009年來到這片土地。

初到澳洲,和其他新移民一樣,Yvonne有一段時間的適應期,例如飲食習慣、天氣等,特別是朋友、社交圈子的轉變,叫她在開首時很不習慣,但現時回頭看這一段時間,她看得雲淡風輕︰「每一個人去到新的環境總要適應的啊!」

從熟悉的項目開始

落地澳洲後,Yvonne就開始籌劃服裝營銷的業務。「New London」這個名字翻譯成中文就是「新倫敦」,正正透露着它的來歷——歐洲,而事實上,它在1995年就先在歐洲由設計師Anthony Frym開展。Yvonne過去曾於歐洲的西人合作過,對這個品牌產生興趣,加上她以獨特的市場觸角,留意到澳大利亞的穿衣風格趨向歐化。她指出澳大利亞的服裝市場不同於中國內地服裝市場較狹小的情況,它是很廣闊的,既有正裝的市場,也有休閑服的市場,可謂包羅萬有。於是在2009年便着手把New London這品牌帶到澳洲,然而一開始因為澳洲和歐洲的衣著設計始終在細節上有些出入,期間經歷了大半年時間了解、摸索和磨合後,品牌正式於2010年在澳洲落地生根。

「New London」最出名的就是牛仔褲,對於為甚麼會主打牛仔褲,Yvonne坦言是做自己熟悉的範疇,她談到這方面時信心滿滿,指自己在中國國內就是主要銷售牛仔面料,並透露因為服裝銷售的流程比較複雜,她原本是興趣缺缺的,但想到自己在面料已有30年經驗,便覺得不妨一試,憑著經驗,又有了勇氣,就開始與歐洲方面合作,並留意着澳洲的天氣與季節、澳洲人的體型和對面料的要求等。「因為我熟悉面料,所以知道不同面料,如何配搭不同的款色設計,從而能定下品牌定位。」能夠善用所長,並加以發揮,實在是難能可貴之事。

有趣的是,「New London」的牛仔褲十分強調70年代的風格,Yvonne指出那年代特別注重品質,這也是其品牌的信念,她在此花了很多心機,滔滔不絕地描述成衣的製作過程︰「我會想像紡織時的一根紗線如何織成布匹,經過染製後,放在陽光下曬乾,製成了怎樣的面料。」她重視每一個細節,重視面料的材質,由於自己可由中國國內的廠商直接取材料,中間省下不少成本,因此更堅持不以花俏的款式取巧,必定會以合理的價錢為客人提供真材實料的服裝︰「以價格比質量,同等的價格,我們產品的質素比人高;而同樣質素的產品,我們的價格又會比人低。」

面對衝擊 迎難而上

所謂「萬事起頭難」,Yvonne的客人主要是西人為主,在經營品牌之初最先要克服的是十分逼切的語言問題,所幸的是她有聘用傳譯的幫助,加上自己也有上英語班,下定決心學習英語,經過一段時間與傳譯人員的合作,更清楚她的想法,也多了與客戶溝通了解,彼此間有了信任,語言也不再成為生意上的障礙。她坦言,自己這個年齡要去重新學習一個語言並非易事,但她還是堅持了下來。另一方面,她又要適應澳洲的銷售市場與 中國的大不同,中國的銷售市場爆發性強、節奏急速,而經過這六年多在澳洲的發展,她認為澳洲的市場比較有規律、節奏較慢,對產品的要求較高,針對這幾方面的不同,她要作出調節,並要求自己對產品質量的要求更嚴謹。

問到Yvonne以華人的身份發展西方人的服裝,是挑戰還是優勢,Yvonne不想一面倒作出評論,她看得很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每件事情都有它的挑戰,視乎你用甚麼心態去面對。」所言甚是,很多人會局限了自己,以為華人不可做西人的東西,西人不能煮好東方菜,其實並不是這樣子,世界已慢慢演變成一個地球村,隨著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華洋集處的社會,環觀澳大利亞,華人正用自己的專長和技術在不同領域上發揮,正如Yvonne以自己對衣服面料的認識跳出既有框框,踏進了西方的服務業。

Yvonne將「New London」定位為高端、時尚的品牌,目標是有消費能力的顧客,她認為這個方向發展下去才會長久,而自己正穩定地走在這個方向上,但也不違言說仍有需要突破的地方,包括拓展市場,以及增加品牌系列的產品。她直言單做牛仔褲是不足夠的,整個成衣行列還包括上衣、鞋、飾物等,可以增加的項目仍有很多,她盼望日後能慢慢完善。另一方面,她也發現即使產品再好,也需要有合適的渠道和窗口去推廣,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所以他們現時也有與廣告公司和模特兒接洽,未來她比較有興趣在公共交通工具和戶外宣傳,同時會在社交媒體推廣,通過不同方面的宣傳,吸引大眾對品牌的興趣。

對於未來的計劃,Yvonne不抗拒新的變化和挑戰,她表示歡迎和不同品牌合作,也相信同一行業之間可以有良性競爭,不但可以有所共鳴,更重要是可發掘大家的差異性,從而找到突破的出口。

家庭的配搭與支持

自從Yvonne發展起「New London」後,大陸的紡織廠便交由丈夫打理,讓她能專心澳洲的事務。她笑言從前在打理家庭上有工人照顧、工廠也有工人負責,現在要親力親為自己打點一切,跟進所有的流程,要當事業女性又要照顧家庭,真是不容易啊,但筆者相信她和丈夫的分工和配搭使她減輕很多重擔,也令她如此從容愉快。她自言自己是個很外向的人,喜歡外出、交朋友、參加活動,所以也慢慢拓寬了社交圈子。

談及來到澳洲最大的收穫,令人驚訝的不是其生意的成就,而是影響了自己的孩子。她的孩子在十多歲時已經來到澳洲,目睹着自己的母親怎樣經營銷售服裝的生意,在耳濡目染之下,他們不會只求安穩度日,而是漸漸對這方面產生興趣,希望也有所作為,再回想Yvonne原本帶着孩子移民澳洲的其一原因就是想他們有新見識,以不同的目光看世界,現在算是得償所願。現時兩名孩子已經二十多歲,也是時候思考工作的去向,Yvonne指他們都想幫忙家庭的生意,一個回大陸發展,另一個就留在這裏。父母對子女的身教的確有很大影響,正正是因為Yvonne在生意上的堅韌和奮鬥,才促使其下一代對這項事業有正面看法。

很多人都說忙碌的工作會令人忽視家庭、忽視身邊的事物,但從Yvonne的故事看到他們家庭的聯繫是如此緊密,而最令人欣賞的是她願意用樂觀、開放的心看待事物的變化,正因如此,才能把生意和家庭都打理得頭頭是道。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