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同遊四海

古橋流水舊時景 雕花雅韻今猶存

古橋流水舊時景 雕花雅韻今猶存

──江蘇太倉沙溪古鎮採風

攝影/撰文:蔡國傑

 

江蘇太倉市北約15公里處有個古鎮名叫沙溪,該鎮東連金浪、南臨城廂、西與昆山、常熟交界、北接歸莊鎮。沙溪面積6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萬人。它跟上海虹橋機場相距50公里,境內的水鄉古鎮歷史悠久、風景獨特、物產豐富,素有 「東南十八鎮,沙溪第一鎮」 的美譽!


沙溪鎮始建於元末,至明弘治年間市鎮日趨繁榮。 監察御史蘇贊的「御史府」、山西道御史曹逵、刑部郎中葉遇春等達官貴人相繼在這裡建府造第,漸使街景愈佳,形成了遠近聞名的「沙溪八景」。 隨著明清時代工商業的持續發展,亟需一個商貿經濟發達、文化交流頻繁的場所。故沿戚浦河而建的臨水建築脫穎而出,古樸的石拱橋橫跨戚浦河,「印溪書舍」、「南野齋居」、「連蕊樓」等一批名宅故居拔地而起,形成了「枕河人家,小橋流水,小巷深處」等獨特的歷史文化景觀。

古鎮至今保留著「一河二街三橋一島」的格局:「一河」是指七浦塘,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係由宋代范仲淹主持開挖的古河道;「二街」指沿老七浦河兩岸傍水而建的河南、塘北兩條老街,東西長各1.5公里,且有大量清代、民國的民居宅院600多家含4200多間,民宅毗鄰而建、錯落有致;「三橋」是義興橋、庵橋、新橋三座古橋,它們貫連了河南塘北老街,「一島」指橄欖島,是1954年人工開挖新七浦河時截斷而形成的。

為適應河邊的生活所建的臨水民居家家有水碼頭,便於水上貨運與載客,吊腳樓與水閣房俗稱「河棚間」,傍水弄堂隔三(戶)岔五(戶)就有,形成了沙溪古鎮臨街建築的獨特風貌;亦是江南水鄉古鎮最顯著的特色:「古巷同戶寬,古街三里長,古橋為單孔,古宅均挑梁,戶戶有雕花,家家有長窗,橋在前門進,船在門前盪。」這句順口溜構畫出一幅幅精緻典雅的水鄉風俗圖。


沙溪古鎮上著名的「龔氏雕花廳」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除此之外還有太倉市的文物保護單位16處。同時古鎮還保留了古代城市防禦體系的歷史遺存:如巷門、橋門、更樓等,沙溪古鎮在建築形式上傳承了宋代以來經典的歷史遺風。


沙溪古鎮民風純樸,歷來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是一座引近西方文化較早的江南名鎮,明清時沙溪就曾有一批年輕文人出洋留學。全鎮名人雅士眾多:例如史學家桑悅,古琴家徐上瀛,星象學家龔樹模,兒童文學家龔堡都是土生土長的沙溪人。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給古老而美麗的沙溪增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


中國古建築學家朱光亞認為,沙溪的臨水建築戶戶有河棚、水橋,臨河的落地長窗可眺望遠景,房屋脊梁、門窗雕刻精美,極富江南水鄉特色。目前沙溪經過全面規劃逐漸還原了古鎮商業街以及獨特的水鄉面貌, 將優雅的古鎮風範和水鄉絕景展現到世人面前,再現了中國的第二 「周庄」。目前沙溪古鎮的旅遊觀光已彰顯出無限商機並將成為它新的經濟增長點。15年前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評定專家組對沙溪鎮進行考評時,在場十二位專家全票通過,,他們一致認為沙溪三里古街保護得如此完好,這在全國也實屬罕見,現在看來此話不虛啊!

Continue Reading